生意通

刘氏竹编传承人刘江:编织之间 意义自现

   2023-08-17 网易2160
导读

刘氏竹编传承人刘江:编织之间 意义自现

刘江的竹编作品强调日常感,他在乎手作之物跟空间、自然及人的内心的关系。很多人把竹编当作一种技术,刘江将其理解成一种语言,“哪怕是突然来了一阵风,我也可以(用竹子)努力表达出我对风的感受。”刘江学习竹子的语言,是为了表达,不是为了翻译。


刘江:

四川竹编(渠县刘氏竹编)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擅长将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传承传统瓷胎竹编和平面竹编的基础上,融入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等多地民间传统技法,并吸收了西方纤维艺术的构成理念,创作设计出了一系列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适合当代生活的竹编艺术精品。

刘江的父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氏竹编”的创办人刘嘉峰。 1972 年,刘嘉峰受“提花织物”织造原理的启发,首创的提花竹编工艺法,被列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此外,他还将立体竹编与平面竹编字画方法相结合,首创了一种新的瓷胎竹编样式——提花瓷胎竹编。2008 年,“刘氏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刘嘉峰这里,竹编“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技术上做不到的”。

刘江的微信头像就是刘氏竹编的LOGO,这个从父亲手中承继下来的品牌,正在继承人手中,随时代一同进化。 如果说,刘嘉峰老人以匠人之姿,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那么刘江就是从审美与艺术角度,让竹编回归于生活——他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竹编与茶道、花道、香道,包括文玩等相结合,设计的产品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莲子系列艺术花瓶(大)

一项手艺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绕不开时代。在刘江看来,强调实用性,买家需要什么功能,手艺人就提供相应的产品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是自我表达的时代。

不过,这对刘江来说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在掌握高超技艺的父亲眼中,则是痛苦的蜕变。 父亲认为,舍弃对难度的追求极为可惜,但刘江觉得,一个技术,或者说一个好东西,你要能拥有它,也要能舍去它。一取一舍之间,是两个人不同的价值选择。


刘江推进美育活动

其实这种选择的颠覆不算深,手工艺 永远在发展的过程中,即便是与儿子观念不同的父亲,年轻时,所做的事也是当时当代的创新,何况两代人共有着对竹这种材质的深度理解。 平衡到来得很快。 如今,刘氏竹编的业务分成几块,父亲带着徒弟继续从事技艺的延展,包括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研发——这是他的追求; 刘江则继续探索表达,和推广美育工作。 两方和而不同,但互相尊重,在能够合作时,双方可以“取长补长”。

在刘江看来,竹非草非木,大俗大雅,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功能性,它自身的温暖,经过手艺人的加持,可以成为一种长久的陪伴。四川盛产慈竹,刘江住的地方一直被竹环绕,静下来的环境,让他有更多事想诉说,他坚信,每项事物不只是它自身,更是一种关系的总和,是这个美跟空间、跟自然的关系、跟人的关系,和你自身内在的内心的关系。


霖羽竹装置

这一日采访,我感觉到,竹编不是刘江的终点,而是他的起点。前段时间,刘江点开 Midjourney(几乎是目前最厉害的 AI 设计工具),录入了自己写的诗,几秒之后,AI 展示了超出他想象的作画,刘江久久不能平静。时代在巨变,危机一直存在,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到来。刘江觉得,只有成为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切身生活相关,竹编才具有不灭的生命力。

刘江说,当你可以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所想所思、你的情感,一切就已足够,因为,在一切融合的时候,就是美诞生的时候。


敝月茶笼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68syt.com/news/show.php/itemid-608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