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通

乡村振兴中的传统工艺创新发展之路

   2023-02-16 中国社会科学网2940
导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从脱贫攻坚走向了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乡村振兴凝聚着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后要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呼唤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产品。乡村传统工艺作为优秀传统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承载人们寻求心灵栖居与审美体验的精神载体,更是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与民众消费升级,乡村传统工艺迫切需要由侧重产品生产的制造业态转化为重视美学内蕴植入的创意业态,以实现创意工艺品的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和塑造自身文化品牌,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


  2017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提出要“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鉴于乡村传统工艺既有其工艺制作传统和历史优势,又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现实,明确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理念将成为其未来业态塑造的重要凭依。


  首先,要明晰乡村传统工艺的目标用户。作为一种满足人们日常审美需求的创意工艺品而非日用品,乡村传统工艺的销售路径主要去向何处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乡村传统工艺品如定位为创意工艺品,其审美价值的实现,将不仅指向乡村民众,就目标市场用户而言,应融合雅致、品位、创意、高档等品牌内涵布局发展。


  其次,要明晰乡村传统工艺的升值策略。就乡村传统工艺的使用价值而言,其所承担的日用功能已发生改变。因此,乡村传统工艺要实现升值,单纯扩大规模、批量生产、扩张销量将不符合产业规律。在这方面,众多乡村传统工艺走日用化路线后利润逐渐微薄的先例,前车可鉴。同时,乡村传统工艺由于工艺复杂,也很难采用自动化机械辅助生产的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手工制作将是其主要生产手段。那么,在规模、技术、市场都受限的情况下,提升乡村传统工艺业态的利润必须摒弃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思路。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乡村传统工艺品要实现升值,提升审美与创意附加值是有效的途径。乡村传统工艺品的价值增长点不在于物质实体本身,而在于其负载的文化创意。负载着文化创意的乡村传统工艺品自然也应成为一种与日常用品相区别的“审美享受奢侈品”。


  最后,要明晰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重点。乡村传统工艺如要激发出更大的总体利润,须形成一条互为基础、互相依存的完整文创产业链。在这样一条产业链上,那些最先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工作室如要把握先机,而不陷于恶性竞争、微利相搏的处境,关键之处就在于要有意识地去融入乡村传统工艺产业链的高利润环节,也即抓住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一条比较完整的乡村传统工艺产业链,在其商业价值方面,上游的“创意设计”区域和下游的“营销体验”区域市场潜力最大。因此,涉及乡村传统工艺的企业、工作室要抢占先机,必须有意识强化发展产业链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营销体验”两个高利润区域。


  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明确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之一,而推动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正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应有之义。相关企业、工作室,作为从事乡村传统工艺开发的文创机构,前期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资本投入以培育市场。根据文化产业实践经验,文创项目收回成本的一般周期为8年。因而,在前期投入方面,为培育市场、引导受众需求所耗费的费用占有较大比例。


  现实中,有些文创机构力图短线回报、即时获利,最终往往沦为创意工艺品市场的匆匆过客。究其原因,其一旦陷入“即时投入—即时回报”的理念,发展思路必然被限定在销售商品的数量上,从而背弃了文创机构的属性,难以获取审美与创意附加值所带来的长远盈利。就星散的众多乡村传统工艺品小作坊来看,简单地因循“生产—销售—扩大生产—扩大销售”路径,某些情形下似乎也可以维持生存。但是毫无疑问,其自然也就放弃了“创意附加值”对工艺产品提升再造所带来的长远溢价,从而关上了通向未来的门。


  当前,就涉及乡村传统工艺的企业、工作室而言,要培育出乡村传统工艺品的稳定消费市场尚需假以时日,但为培育市场、引导受众需求而进行的前期投入是其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运营者必须对投入的步骤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例如怎样运作最少的资金来抓住乡村传统工艺产业链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营销体验”这两端,如何树立品牌高端形象等。这些都要求在具体举措上做出细致规划。


  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就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而言,首先要逐步聚集创意人才。文化产业实践证明,由侧重产品生产的制造业态转化为重视美学内蕴植入的创意业态,从而扩大乡村传统工艺品的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和塑造自身文化品牌,重点不在于资金的多寡,而在于拥有足够的文创人才群体。具体分析乡村传统工艺所需要的文创人才,大体可分为创意原创发起者、创意产品制造者和创意产品经营者三大类。其中,创意原创发起者是乡村传统工艺品创意的最初创制者,他们是乡村传统工艺业“上游”的精英,但是这部分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其自身的天赋,难以通过规模化培训产生,例如各类工艺美术大师,只能重点培养或专门引进;创意产品制造者是对原始创意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其以最适合市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员,这是目前乡村传统工艺业中数量最多的文创人才,今后可以采用学徒制进行培养;创意产品经营者是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对创意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协调,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策划、运作、管理的人才,是他们最终将原始创意变为市场回报。今后,要使乡村传统工艺真正褪去制造业色彩而升级为文创业态,自始至终都要有意识地聚集上述人才,尤其是更为“稀有”的创意原创发起者和创意产品经营者两类人才,是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急需的关键人才。


  其次,要培养与社会各界的战略合作关系。因广大乡村民众并非乡村传统工艺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要将乡村传统工艺品充分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并在资金安全与长期目标之间实现平衡,较长一段时期内产品销售需着力开拓集团采购途径。为此,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团体活动领域引荐推广乡村传统工艺品,努力树立知名度。另一方面,要主动宣传,强化乡村传统工艺品在文化产业博览会、企业年会、商界联谊活动等领域的展示。产业运营实践显示,前期宣传推广是文创项目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手段。


  最后,乡村传统工艺品要与当代审美融通。青年人群将是未来乡村传统工艺品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之一。如果不关注目标消费群体的审美趣味,单纯固守乡村传统工艺品所谓的“原汁原味”,囿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的延续式生产,将很难使乡村传统工艺品真正转化为广受市场好评的文创产品。因此,涉及乡村传统工艺的企业、工作室应有意识地适应目标群体的审美趣味,主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特别推出一系列适应青年人审美趣味的创意工艺品,提前为激发“长尾效应”谋局布子。例如,在开发乡村传统工艺品主产品线的同时,搭配推出卡通化、萌化、青春系等副产品线,以适应那些具有消费潜质的青年群体的审美趣味。


  总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乡村传统工艺要实现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秉持清晰的理念与策略,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同时,从以往成功案例来看,一个优秀创意工艺品品牌的形成,最终可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难以一蹴而就,因而涉及乡村传统工艺的企业、工作室还需要保持策略定力与经营耐心,只有这样,今后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68syt.com/news/show.php/itemid-5634/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