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通

揭秘汉代铜镜制造工艺,纹饰内涵惊人

   2023-12-06 网易2270
导读

揭秘汉代铜镜制造工艺,纹饰内涵惊人

镜子的发明源于先民在陶盆中用水的倒影来成像,又称照子、铜鉴、监,《说文解字》:“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最早的铜镜发现于新石器时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距今四千年作用,其发明与使用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重视修饰自己的外表形象。

夏商周时期随着铸造青铜器的技术逐渐成熟,铜镜便开始广泛使用青铜材质,这种铜镜耐用、美观,在统治阶层广泛流行。并从“正衣冠”这一日常用途发展出一些宗教用途,成为节令典礼的仪式性用品、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法器。汉代铜镜制造技术承袭春秋战国而来,铸镜工艺精湛,合金比例合理,制式丰富,镜背纹饰反映了当世社会的价值观,可谓是中国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汉代铜镜

一、汉代铜镜的制造工艺

与先秦时期相比,汉代铜镜的制造工艺有几点创新:

1、合金配比更趋合理。西汉铜镜制造属于青铜器制造业的一个分支,青铜器制造在商周时期已十分发达,《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其中提及的鉴即铜镜。按其所载,先秦时期的铜镜制造是铜、锡各占一半。到汉代,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检验,对合金配比做一调整,根据汉代铜镜的科学检验分析可知合金配比以铜占60—70%、锡占20—24%、铅占4—6%左右。这是汉代铜镜制造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应用的一个技术创新;

2、镜范制造技术不同。汉代铜镜采用与先秦时期相同的范铸法,所不同的是汉代陶范中按比例加入细沙、稻壳等,有效提高了陶范的耐火性和透气性,有效避免高温形变;



镜范

3、雕版技术开始应用。先用木质材料进行雕版制模,制作出(母)镜模,然后用(母)镜模翻制镜范,在压印(模印)不清晰的地方用刻刀稍作休整即可。因为(母)镜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所用提高了制造效率,普通铜镜常使用这种方法来大量制造。而一些精品铜镜、异形铜镜则是一镜一范,采用素模制范刻画花纹的方法来制造,一般不重复使用。这类铜镜采用合金并融进行浇铸,即在开炉铸镜之前先按铜、锡各半的比例熔炼合金原料成为液态待用,同时对镜范进行预热以避免冷热不均产生气泡,再将液态铜水灌入镜范预留孔道,待冷却后取出铜镜,经过打磨镜面、修整镜身以后便可使用;

4、多人协作完成。从山东临淄汉代铸镜遗址的遗迹分布情况看,其制模、翻范、炼铜、制造、雕刻修饰等工序并不在一个区域内,反映出每一个工序都有对应的工匠来负责,将铜镜制造各个步骤分开后有利于降低工人操作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相较于先秦时期一批工匠独立完成整个制造环节的生产方式来看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汉镜背印花(雕花)工艺发展出剪纸镜工艺,为汉末布局对称严整的TLY镜奠定了技术基础。



山东临淄汉代铸镜遗址

二、汉代铜镜纹饰的内涵

汉代铜镜一般为圆形,但也有特例存在,如山东大武西汉(刘氏)齐王墓曾出土矩形龙纹铜镜,这件属于大型铜镜,需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正常圆形铜镜一般直径在10—15厘米之间,重量适中便于单手移动,且镜面中部稍凸可以完全反射出人脸的轮廓。镜面磨光并呈一定的弧度,可有效反射光线以反射画面,镜背则铸造出各种图案作为装饰。根据镜背纹饰的不同,主要有植物纹(花卉草叶)铜镜、铭文铜镜、星云重圈纹铜镜、动物纹铜镜和规矩纹(TLV)铜镜五种,且这些图案全部遵循对称的布局方式,显得美观大方。



大武西汉(刘氏)齐王墓矩形龙纹铜镜

植物纹(花卉草叶)铜镜是汉代创制的一种铜镜图案,该图案摒弃了浮雕工艺,简化了制造工艺,草叶呈对称布局。

铭文铜镜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有昭明、家常富贵、千秋万世、宜子孙等吉语,铭文有小篆、缪篆、变形篆体、简体隶体等多种字体,有方形环绕、也有圆形环绕,遵循几何对称的布局形式,这反映了汉代人追求长生富贵的心态。



汉代铭文铜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镜逐渐成为商品,在民间有很多专门制造售卖的作坊商铺,这就促使市场上出现广告语铭文镜。《汉镜铭文图集》收集著录广告语铜镜铭文170余条,这些广告语铭文一般有固定格式:首先说明所出作坊、制造地点,随后声明该铜镜的质量优异,最后附带吉语祝购买者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等,为研究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

星云、重圈纹铜镜图案都是模拟天空中的星云图案,以十二连珠纹为代表,反映的是夜空中星纪、玄枵、娵訾等十二星次(座),这是汉代世人天文学认知在器物上的反映。



星云纹铜镜

动物纹铜镜有有平面式和浮雕两种制造工艺,平面式在西汉时期比较流行,后来随着制造工艺改进,动物图案逐渐突出成为浮雕状态,这为唐代立体兽纹葡萄镜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动物纹既有羊、鹿等生活中常见的,也有青龙、朱雀、海兽等诸多汉代的神兽,还有带有人物的形象。西汉时期主要流行常见的动物图案,反映了世人崇拜自然的思想观念,而新莽时期推崇西汉创制的一些“神兽”,认为神兽能消灾祈福保佑国家长治久安,这促进了神兽纹铜镜的蓬勃发展。



汉代神兽纹铜镜

规矩纹(TLV)铜镜是抽象几何纹样发展的高峰与典范,图像来源于汉代六博棋盘上的行棋路线图,因为方正且转折平整故又称规矩镜为“博局镜”。按照六博理论来推演,圆形的镜盘代表天地,而方形转折的图案代表地,这种铜镜还有占卜吉凶的功能,因此在在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尤其盛行。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种铜镜逐渐发展为后世看风水所用的罗盘。



汉代规矩纹(TLV)铜镜

三、汉代铜镜制造的顶峰——“昭明”铜镜

西汉时期铜镜制造工艺高超,产生了一种特殊铜镜“昭明”铜镜。该铜镜流行于汉宣帝至王莽时期,从外观来看与一般圆形铜镜无异,正面磨光、镜背为花卉纹或文字呈环形分布。但这种铜镜在日光直射下可以直接透光显示出镜背图案,文献中称这种现象为见日之光。该类型铜镜存世量稀少,上海博物馆藏有四枚,是古人用来映照面容用的器物。其背面花纹的外侧刻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而得名。

镜背纹饰为八曲连弧纹,研究发现该镜在制造时利用镜背纹饰凹凸厚度不同使整个铜镜拱起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再对镜体背部进行细致的打磨,正所谓〝铸造成因,研磨变形〞。这样在阳光直射时镜背有的花纹反射阳光、有的折射阳光形成小聚焦,就使得镜背图案投射出来。到唐代仍有工匠会制造该种铜镜,称之为透光镜,但由于制造工艺复杂精密、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过于稀少,到宋代完全失传,至今也无法还原技术进行复制。



西汉“昭明”铜镜

四、结语

西汉铜镜上承先秦铜镜而来,但制造技术有所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合理改善了铜、锡配比,采用母模翻范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注意在浇筑时提前烘翻,因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铜镜制造业的第二个高峰。汉代的铜镜一般为圆形,也有少量方形铜镜。从镜背纹饰来区分,大体有植物纹(花卉草叶)铜镜、铭文铜镜、星云重圈纹铜镜、动物纹铜镜和规矩纹(TLV)铜镜五种。植物纹、动物纹可看作是汉代人对自然和自然神灵的崇拜,星云与规矩纹则与天象、五行等宗教因素有紧密联系。铭文铜镜是汉代社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而其中广告语最具特色,是汉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文物实证。汉代铜镜制造的顶峰代表为昭明铜镜,流行于汉宣帝至王莽时期,这种“透光镜”的制造工艺复杂,在铸造成型后还需精细打磨修整,以至于到宋代这种技术完全失传。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68syt.com/news/show.php/itemid-624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